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婚姻心理咨询师推荐——主任咨询师谭素怡

发布时间: 2025-04-02 19:56:22 | 作者: 成功案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咨询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理学学士,长期系统的心理学与医学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学习受训。

  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十五年,八年的临床咨询经验(咨询时数超过4000小时),长期接受精神分析、婚姻家庭治疗等流派的系统训练与专业督导,擅长运用精神分析、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森田疗法等,为来访者提供亲密关系经营、婚恋家庭关系处理等咨询服务,帮助来访者提升幸福指数,获得更高品质的人生。

  专注于亲密关系、两性关系、原生家庭的探讨与研究,结合当下人文环境,对于丈夫妻子的关系修复、恋人感情困扰等各种与伴侣间的相处难题,对于相关内在症结的成因、处理、修复有着深刻的体验与独到的心得,并在实际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良好的口碑,深受年轻群体来访者欢迎。

  获得心灵深处的幸福感,追求高生命品质,经营高质量亲密关系,改善与原生家庭关系,是任何一个人都应有的权利与潜力。彼此陪伴度过这段心灵旅程,让体验越来越丰盈的自己最终到达向往的彼岸。

  1、感情问题:两性沟通障碍、难以开展恋爱、追求恋爱失败、感情矛盾(争吵、冷战、冷漠)、挽回男友/女友、情感纠缠处理、走出感情阴影、感情抉择、亲密恐惧等,尤其针对18—40岁群体;

  2、婚姻问题:婚前评估辅导、婚前恐惧、夫妻相处(争吵、冷漠、无法适应)、婚外情处理、挽回婚姻、感情修复、婆媳关系、家庭矛盾、三观不合调整、孕前心理调节、婚姻抉择等,尤其针对20—40岁群体;

  3、性心理问题:心因性勃起困难、性冷淡、疼痛、性恐惧、性生活不和谐、困难、性心理困扰、青春期性困惑等;

  4、个人心理成长:处理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两性关系探索、缺乏安全感、敏感多疑、容易纠结、应激反应、心灵探索、完善个性等。

  很多人在进入亲密关系前,会警惕自己不能像TA(父亲或母亲)那样,不知不觉中却发现了自己越来越像TA,这往往是最让人崩溃与难以接受的。本认为自身能逃脱、打破宿命,原来被潜意识越套越深。

  当我们总是主动为他人付出时,可以先觉察一下,这是对方的真实需求和愿望,还是更多是自己的内心需要呢?只有洞悉了这个,才能不断避免对他人来说以爱之名的控制。

  依恋类型怎么样影响我们的婚恋? 我们与我们小时候的“重要他人”(父母或其他重要的照顾者)之间的互动模式会继续延伸到我们成年后的爱情和婚姻中。

  我们对于母亲的依恋己经内化到自己的内部工作模式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将对母亲的依恋投射到伴侣身上,也会将与母亲的依恋模式表现在和伴侣的关系中。

  她意识到,原来自己在和老公的关系中,不知不觉地重复了童年的创伤体验,而自己负性情绪的背后是对爱的呼唤、对关注的渴望。

  当她开始觉察到自己的这些“莫可名状”的情绪和需要,无力失控的感觉慢慢减少了。

  “这种感觉很微妙,好像有一股力量在心头升起,以前我觉得情绪像野马般完全不受我的控制,现在还是有时会有些波动,但大部分时间我还是hold得住的。”她微笑着说。

  摘自《婚姻心理咨询:夫妻情绪暴躁,婚姻很糟糕,极度影响感情和生活,该怎么办?》

  “爱”是一种能力,是要习得的。当孩子好好地被看见、被滋养,才能发展出这样的功能。

  童年得到充分的爱的孩子,她们内心丰盛且富余,她们的杯子里装满了牛奶,里面更不可思议的是各种营养麦片、干果,杯满溢出;

  没有被爱的孩子,杯子里则是一个空空的,或者盛着少得可怜的牛奶甚至只是普通的白开水,自己始终是个饥饿的小女孩,从来没吃饱。

  原生家庭影响现在的婚姻。父母亲的言行举止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一点点学会了怎样看待、解读事情,怎样体会、表达感受,怎样理解自己、别人,怎样与自己相处、与他人互动。

  家庭的文化环境熏陶着每个成员:自由平等还是权威控制,完美主义还是顺其自然,肯定鼓励还是指责谩骂,畅所欲言还是限制表达,直面处理问题还是消极逃避问题……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同时扮演几个角色,在婚姻中,你既是妻子、儿媳,又是女儿等等。但是,没有一个角色可以替代我们自己本身,平衡地发展每一个角色的同时,先要照顾好“我”这个主角。

  只有当我们自身充满爱,才有能量对别人付出源源不断的爱;只有“我”变得更好,才有能力让“我”与他人的关系不断被滋养。

  焦虑—矛盾型依恋——我想与伴侣关系非常亲密,但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

  焦虑与矛盾是此类不安全依恋者在关系中最常见的心理健康状态。强烈渴望亲密无间的爱情,由于对自我的不稳定认知,希望从伴侣身上获取足够的关注、重视与认可,以避免被忽视、被抛弃、不被爱的糟糕体验。

  因此,一旦建立关系,便疯狂地期待能与伴侣牢牢绑在一起,希望对方时刻看见并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往往这样的模式会把别人吓跑……

  一个人一生的依恋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无可撼动的。我们已有的依恋模式,会不断被新的经验一点点地调整和改写,有时候甚至会被完全“重写”。

  但通常情况下,我们最初的依恋模式或多或少还是会在整个一生中都对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和思维产生影响。

  一个人的成熟,恰恰始于内心的广阔,即你开始接受不同,并且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理解,需要站在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先清楚自己,再反观自己的行为模式,我们才可以读懂自己,读懂伴侣。只有看到彼此身上的优缺点,了解各自情绪的雷区、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和解决方法,学习有效沟通,才能减少冲突,做到求同存异和互补,从而收获和谐的关系。

  婆媳矛盾,从表面上看一般发生在一些生活小习惯、育儿观念、家庭琐事上,从深层次看是一种“权力”的斗争。与同一个男人都有着亲密链接的两个女人,想要的是:这样的一个男人更爱自己,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母亲想回到从前儿子只对她一个女人依恋的局面(往往出现在母子关系还没进行分化的家庭中);妻子则想延续丈夫在热恋中对她宠爱、以她为主的时光,保卫家里女主人的地位。一场爱的争夺战就这么上演了。

返回列表
+ 微信号:wzh473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