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周三的「Uni带你读文献」栏目!我们将搜集心理行业大咖文献、经典个案及咨询技术相关的内容与你分享,带你深入了解心理咨询的工作思路及实操方法,以及最前沿的行业趋势,快来和Uni一起学习吧~
今天分享的内容是伴侣治疗怎么样应对外遇,这是婚姻咨询中的重要议题,也是导致婚姻破裂的最大危机。怎么样引导来访正视外遇?经历外遇后的婚姻还能修复吗?
一位音乐家事业有成,然而丈夫突然患上帕金森病卧床不起,她承担起照顾重任。在这段时期,她与另一名男性相爱,并已经维持了5年的关系。可同时,她也深爱丈夫,从未想过离开,愧疚感让她走入心理咨询室。
一位牙医,与妻子共同经营诊所,育有三个可爱的女儿。在一场音乐会的后台,他目睹妻子与一名男子拥吻。震惊中,他与妻子对峙,并最终选择求助婚姻咨询。
婚外情一直是伴侣咨询中的重要问题。过去30年,咨询师对婚外情的处理态度也产生了显著转变。
最初,心理咨询师采用道德化视角,将发生婚外情的婚姻关系框定为“加害者与受害者”这一二元结构(Pittman, 1989)。
然而随着学界研究发展,咨询师开始更关注婚外情的复杂性,不再简单地谴责出轨者,而是尝试理解他们的矛盾心理(Abrams Spring, 1996;Brown 1991, 1999;Lusterman, 1998)。
诊断性分析法是一种将婚外情视为症状或信号的分析方式,通过深入挖掘婚外情背后的动机和模式,来揭示婚姻中潜在的问题或失衡的地方。
相比以道德为主的视角(如简单地认为婚外情是错误的),诊断性分析法更关注问题的本质及其解决方法。
艾米丽·将婚外情分为五种类型:亲密回避型、冲突回避型、性瘾型、分裂自我型以及逃离型。
她认为婚外情一方面体现了恐惧、失望、愤怒和空虚的情绪,但同时也反映了出轨者对爱和接纳的深切渴望。
借助这种方法,咨询师能够最终靠分析婚外情的类别,诊断出婚姻中有几率存在的问题,例如判断产生婚外情是否出于情感连接的缺失、沟通障碍或个人心理问题。
在跳出传统道德框架后,心理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婚外情出现的原因往往超越了婚姻本身。
心理学家Don-David Lusterman认为(1998)出现婚外情的原因可能深藏于原生家庭中,也可能和人生关键时刻的脆弱情绪相关,例如孩子出生、亲人离世或家庭进入空巢期。
特权意识也可以是人们出轨的原因,例如男性特权意识认为,“我是男人,所以我有这个权利”。此外,对性取向的迷茫、性成瘾或是报复心理,也会促成婚外情。
Lusterman还提出了“三足婚外情”的概念。三足恋情是一个比喻,其释义最初来源于三脚架(tripod)。三脚架因其三个支点的稳定性而得名,而这里的婚外情则被视为维系婚姻稳定的第三个支点。
比如在一些婚姻中,两口子之间有几率存在情感疏离、不满或矛盾,这些婚姻本身通常是不稳定的,但婚外情作为一种“额外支撑”,反而帮助维持了婚姻的存在。
这种关系可能是无意识的妥协,也可能是一种对现实的适应。他表示婚姻可能没固定的模式,不同的人可能会接受不同形式的婚姻安排,同时个体对婚外情的反应可能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此基础上,心理学家Janis Abrams Spring提出“开放秘密政策”,即婚姻咨询师可以在一方伴侣的同意下,为其保留秘密。
也就是说,即使在婚外情未被公开的情况下,咨询师也能够继续帮助伴侣修复关系。
美国心理咨询师Stephen Mitchell(2002)和 性别研究作家Laura Kipnis(2003)指出,在现代婚姻的理想下,我们常常对配偶有过高的期待:
配偶需要是最好的情人、最称职的父母、最亲密的朋友,配偶需要出示智慧的建议、情感上的陪伴以及每时每刻的支持。
Laura Kipnis在《反对爱情:一场论战》(Against Love: A Polemic)中提到持久的完美爱情可能本身就没办法实现。我们在追求安全感时所做的绝望尝试,常常会适得其反。
比如在我们努力遏制分离焦虑,试图将自己和伴侣紧紧捆绑时,我们反而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承诺的牢笼”,而正是这个牢笼让我们迫切希望逃离。
Mitchell在探讨承诺与欲望间的矛盾冲突时,为婚姻咨询师提供了新的思路:人们似乎总是试图在婚姻中重建一种类似童年时期的安全、持久和可预测的情感体验。
可实际上,正是这种对“完全安全”婚姻的情感追求,导致我们压抑真实想法,并最终扼杀了彼此之间的欲望,甚至无意间为婚外情创造了适宜条件。
这些更包容的视角,并不是为出轨者开脱,而是提醒我们婚外情可能并不总是仅仅与背叛、欺骗相关。
咨询师能够尝试倾听婚外情以外的故事,去理解出轨者在选择婚外情背后更深层的渴望(Weil, 2003)。
这种渴望可能是对某种情感联结的需求、对自我探索的向往、对新鲜感的渴望,也可能是希望找回自我中那些被遗失或忽视的部分。
婚外情还可能是一种对自我身份、需求和情感的探索,甚至是挣脱婚姻或社会期望束缚的尝试。
这种行为可能是在试图突破原有角色定位(例如,作为配偶的角色),寻求更独立的自我认同或探索未被满足的个人需求(Welter-Enderlin, 1993)。
一个重要的挑战在于,咨询师需要在正视婚外情带来了创伤的同时,也要尝试理解出轨者深层的渴望。
正是这种“兼顾双方”的立场(即对被婚外情伤害一方表示共情,同时也要去理解出轨者一方的情感需求),才能在婚姻有裂缝的时刻,为伴侣双方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全感。
接受秘密的模糊性,不要简单地认为只有“总要说出”或“绝不透露”这两种选项,而要为双方营造一个安全的决策氛围,让伴侣能够理性思考并做出选择。对此咨询师可以:
• 给出轨者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自由审视选择:披露、不披露、如何披露。别过度引导出轨者做决定。
• 披露婚外情在咨询中不应成为必须步骤:如果婚外情在个体咨询中被揭露,咨询师也不必鼓励出轨者进一步在伴侣联合咨询中公开秘密。
• 如果出轨一方不愿立即终止婚外情,咨询师也不能强制制止:这样的做法好比告诉一位暴食症患者,患者必须立马停止暴食,否则就没办法继续治疗,显然这并不是合理的要求。
随着咨询进行,或许你已经赢得双方信任,现在出轨者已经在个体治疗中向你透露了婚外情,同时明确说不愿向另一方伴侣披露(例如伴侣患有帕金森的音乐家)。
• 设计灵活咨询方案:结合个体咨询和伴侣咨询各自的优势,例如可根据双方需求和问题紧迫性,先侧重一方的个体咨询,再慢慢加入伴侣咨询。
• 帮助来访思考是否、何时以及如何披露:如果出轨者表示希望继续维持关系,那就能着重考虑怎么在不披露的情况下继续帮他们维持关系。
• 如果这一方已开始怀疑婚外情,则与其探讨是否或如何将这一问题带入双方讨论。
在下一阶段,如果婚外情已经被披露(例如和妻子撕破脸的牙医),那么你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进行更多的干预处理:
• 时刻注意婚外情披露的破坏性后果和创伤反应,及时干预也许会出现的极端行为,例如暴力、自杀和他杀等悲剧。
• 为每位伴侣提供单独的咨询,帮他们充分处理个人情绪,为接下来的联合咨询做好准备。
• 促使伴侣将危机作为正视关系的契机,引导他们坦然地分析问题,帮他们深入探讨未曾充分沟通的方面。
也许只有当我们接受了婚姻中脆弱性与欲望的存在后,破裂的婚姻才有修复的可能性。
婚姻本是幸福的契约,它是为了让双方带着责任,去更自由和深刻地相爱,而不应成为一种束缚和相互谴责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