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与中国版权协会文字版权工作委员会在京举办2021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论坛。冠勇科技董事长兼CEO、12426版权监测中心主任吴冠勇就“二创短视频的保护与交易机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内容根据吴冠勇主任发言整理而成。
根据12426版权监测中心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部分权利人委托监测的影视作品在UGC平台疑似被二创账号直接侵权率高达89.6%,疑似侵权类型主要为整片、切条片段、解说三种,2021年相关文化执法部门和法院均依法认定构成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
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对1300万件的原创短视频和影视综等二创作品的监测结果为,全网有侵犯权利的行为的帐号超过300万,12426成功通知删除的二创侵权短视频和原创侵权短视频数量分别为1478.6万和416.31万,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1亿元。
总体而言,从对国家版权局重点预警名单、院线电影、体育赛事以及热播影视剧的监测数据看,二创短视频侵权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是影视综等长视频衍生的短视频授权问题。历史上部分长视频信息网络传播权合同并未涉及短视频的授权。随着二创短视频快速地发展,怎么样确定短视频权利归属,是短视频行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是短视频监测维权成本高。全网每天有上亿个短视频上传至UGC平台,海量短视频的监测成本比较高。比如12426在全网重点平台上监测短视频侵权情况,可实现24至48小时内准确率99%,查全率95%左右,但所使用的服务器与带宽成本将大幅度上升。而且,侵权结果难以直接送达直接侵权方(二创短视频侵权账号),加重了权利人的维权成本。
三是短视频版权交易体系缺失。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短视频版权交易体系,当二创短视频作者需要用长视频素材或者是热门音乐歌曲时,缺乏便捷地获取授权的途径,导致短视频创作者极易陷入侵权纠纷。
四是短视频跨平台的搬运现象时有发生。国内跨平台搬运主要体现为搬运至长尾平台,国际跨平台搬运则主要体现为将国内平台的短视频搬运至国外平台,或将国外平台短视频搬运至国内平台。
我国目前已变成全球上最大的版权消费国之一,正朝着版权强国的目标迈进。就我国的短视频行业而言,未来将呈现以下几方面趋势:第一,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对短视频行业的监管态势将更加严格,加之创作者与一些MCN机构逐渐具有短视频上传者与账号运营者的双重身份,短视频侵权的民事、行政等案件也将大幅度增加;第二,MCN机构二创作者作为复制、传播运营的直接使用方,将加速市场的优胜劣汰,传统剪切、搬运等行为将大量被维权下线,优质的正版短视频账号将成为短视频市场的主力军,而这些短视频账号将推动长视频授权短视频的进程;第三,UGC平台审核过滤义务将逐步加强。平台既是权利人,又是网络服务商,带头树立“诚信”的版权价值观,对原创和二创作者和作品开展分类管理,强化二创版权审核过滤,健全版权投诉处理机制,提升短视频侵权治理效能。
经过调研,无论是短视频创作者还是MCN机构,大部分并非主观恶意侵权,而是因为缺少途径便捷获取影视综连续画面素材或者音乐素材的授权。因此,我们大家都认为,解决整个短视频行业的侵权痛点,重点是建立一个让权利人、创作者、UGC平台各方相对满意的短视频交易授权机制,便于创作者获取授权,保障权利人的正当权益,减少UGC平台的版权侵权风险,实现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