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课堂

警惕“情感导师”骗局:代聊、网课和一对一辅导的背后陷阱

发布时间: 2025-03-03 10:50:12 | 作者: 情感课堂|

  在这个情感关系慢慢的变复杂的时代,很多人常常会感到无助,甚至不知所措。28岁的叶羊与男友相恋2年多,却在分手后陷入了深深的失落。这时,她的目光被网上情感博主的一则广告吸引,宣传着“帮忙复合”的服务。她心里一动,添加了对方的微信,没想到从此踏上了被骗的道路。

  初次通话后,叶羊对这位自称心理学老师的“导师”感到十分认可。对方声称拥有心理学证书,充满自信地分享了成功案例,叶羊也因此对她产生了信任。然而,这一切都是骗局的开始。在支付了99元后,叶羊与对方开始了长达两个小时的通话,表面来看,她似乎得到了专业的情感指导。

  但随着“服务”的升级,叶羊的花费也持续不断的增加,最终她支付了24699元,而她的问题却始终没有正真获得解决。这种情况并非个案,26岁的包彩经历了与叶羊类似的感情咨询骗局。在与男友分手后,她观看情感直播,被吸引并交付了数额不菲的费用,结果却没有正真获得任何实际的帮助。

  近期,武汉警方破获了湖北省首例感情咨询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抓获了多名嫌疑人,这个案件揭穿了诸多“情感导师”的罪行。原来,这些所谓的“情感导师”通过线上拉客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对感情问题感到困惑和无助的人。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情感机构借助多个渠道吸引客户,包括运营情感类账号和主动与在“求复合”帖子下的用户联系。在留言后,记者在24小时内收到了来自多个账号的私信询问情感状况。这种“一对一指导”服务,诱惑许多用户付费,但真实的结果却是骗取他们的金钱。

  这类机构和“导师”的套路往往相似,先是在群聊中发出与情感相关的学习资料,鼓励用户完成课后作业,之后又让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多的情感交互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受害者深陷情感勒索,而“导师”的话术则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受害者的依赖和恐惧。

  当叶羊想到自己受骗后,她与“导师”对质,却遭遇了对方的指责和推脱。一条件苛刻的合同让她和包彩都无从维权,退款只能是梦想。对此,法律有经验的人指出,这种合同中很多条款不合理,不具备法律上的约束力,受害者可以寻求法律帮助来维权。

  不仅如此,情感机构提供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其实只证明了培训的完成,却并不等同于正式的心理咨询师资格。此外,合法的心理咨询行业并不会与这些诈骗机构存在任何联系。

  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心理咨询师刘婷建议我们要学会与真实的人建立深度关系,努力整合自己的感情问题。阅读心理学书籍和参与正规的心理辅导课程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面对情感困扰时,保持冷静,理智思考问题的根本,才是最重要的。

  叶羊向慢慢的变多的“分手搭子”倾诉自己的烦恼,逐渐走出了阴影。她明白情感的结束只是成长的开始,带着过去的经历,她在不断前行,并希望我们大家能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对待感情咨询,警惕那些浮夸的“情感导师”。在面对感情问题时,保持冷静,理智选择,才是最明智的做法。也许还有更好的爱情等待着我们,只需耐心等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返回列表
+ 微信号:wzh473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