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目录市直部门教体局
2024年度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对政协第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15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完善我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议”“关于逐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关于推进加强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2024年度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对政协第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15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完善我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议”“关于逐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关于推进加强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您的提案:“关于完善我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议”“关于逐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关于推进加强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很好,市教育和体育局格外的重视,对提案中提出的问题认真加以分析和研究,对提出处理问题的建议和措施我们表示赞同和感谢。现将意见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有:
一是加强咨询干预。由市教育和体育局思政科对落实情况做了督察。各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并规范运行使用。固定每天开放时间,小学每天开放不少于 1 小时,中学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 2 小时。
二是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由市教育和体育局人事科对落实情况做了督察。指导学校按 1:500 师生比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 500 人的学校配备至少 1 名心理健康教师。鼓励支持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有关费用列支教师培训经费。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要求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以及面向师生或家长开展的各类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目前我市中小学共有479人获得心理健康咨询师资格,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792人。形成了多层次、共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三是建立了学校、级部、班级(宿舍)三级(四级)监护网络,极大的提升了心理防护能力。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年级辅导站、班级心理辅导委员、宿舍心理护航员,形成学校内三级(四级)联动的心理辅导机制。建立一支由班主任、心理委员、心理教师组成的学校内部心理辅导工作队伍。
四是开设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融合。全市各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表。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 12 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 14 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活动为主,分阶段设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系完整,有各年级教学计划、教案与课件等。严格按照《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加强对教材统一管理。建立心理与体育、美育、劳育的协同育人模式,落实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使学生在沉浸式活动中加强 心理健康体验,促进同学间、师生间关系和谐。
五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排查,建立工作台账。为进一步做好重点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市教育和体育局下发了《关于报送重点群体学生排查统计台帐的通知》,要求各学校动态更新重点群体学生摸排信息,各学校要及时开展重点群体学生日常教育关爱工作,按照“一生一档”原则,及时完善重点群体学生教育关爱记录表。
一、做好咨询干预工作。督促我市各中小学校在学校醒目位置公布辅导室开放时间,做好值班记录。宣传推广卫生健康和教育部门的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普及心理调适方法。督促各学校定期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筛查,对重点群体加大筛查力度,根据筛查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建立心理档案,做好分类统计,将要关注学生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及家长,建立不同学段档案转接机制。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
二、持续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培训。2023年11月市教育和体育局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深入学习了心理咨询的谈话技术、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团体心理辅导操作和实践、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等,通过系统培训,我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从业水平有了逐步提升。下一步,市教育和体育局将依靠专家团队,或者通过购买网上课程,培训教体系统心理危机干预师资。实施层级培训,基本实现校校配备“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有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救援人员”,依据学校规模建立适应的“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队伍。
三、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绿色通道。继续督促基层学校建立与卫生健康部门、公安、以及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等沟通合作机制,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利用好校外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医疗机构密切配备,建立学校向医疗卫生机构的绿色转介通道,医疗卫生机构对就诊儿童青少年进行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甄别,按照执业许可诊疗范围提供对应的诊疗服务。
四、进一步完善“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网络。班级数量较多的学校,注重发挥好年级部的作用,寄宿制中学注重发挥好宿舍骨干的作用。学校层面,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副校长、政教处(教导处)、教务处、总务处(后勤处)、心理辅导室、医务室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年级主任(年级组长)组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有关专业本科学历,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过岗前培训,具备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专业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班级层面,由班主任负责,每班设学生心理委员 1-2 人;宿舍层面,寄宿制中学每间宿舍设心理信息员 1 名, 一般由宿舍长兼任。
五、科学组织筛查,全面建立工作台账。继续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筛查,尤其是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加大筛查力度;对于面临疫情、考试等多重压力的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定期组织、细致科学地做全面排查,建立特殊学生台账;根据筛查评估结果,按照“一人一策”要求开展针对性地指导和干预,做好特定学生的转介。
六、确保专岗专责,突出激励引导。市教育和体育局将督促落实心理教师专岗专责问题,我市各中小学学校要确保专兼职心理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凝心聚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建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将面向师生和家长开展的各类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活动等计入教学工作量,与职务职称评聘、推优奖励挂钩。
七、督促构建家校协同干预机制。市教育和体育局将督促各中小学校充分的发挥家委会、家长会、家长接待室等作用,引导转变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挫折,有效排解不积极的情绪和心理上的压力,对发现有抑郁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协助家长送医诊治。以最新发生的、让人警醒的案例作为切入点,通过家校联动这一有效形式,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监管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