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作为一个公共服务中的新项目,专业性强,且无任何经验可借鉴。如何统一思想、精准切入是摆在面前的第一个任务。东胜区建设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84年,近年来,坚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原则,通过“三优四化五服务”,深入打造具有街道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把专业化的心理服务送到辖区群众身边。
做优一处阵地。建设街道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纳入街道重点工作,依托街道综治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分别在街道办事处、8个社区、35个网格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室或心理服务流动小站,以此来实现建设街道心理服务场所覆盖率达97.53%。2021年以来,街道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居民活动室等社区服务阵地,开展线场;为一线民警、基层人员等提供心理援助服务1.5万人次;为空巢老人、未成年人等开展“一对一”情绪疏解135次;为确定诊出的病例及家属提供118人次心理危机干预,为辖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心理服务。
优化一套制度。建设街道将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和职责进行了细化和规范,确保了各社区心理服务人员“行有方向,做有规章”。为了让社区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逐步走向规范化、正规化,街道定期组织并且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培训。结合沙盘模拟、观影等主题和形式,全年累计开展十余次培训。对标工作制度和职责每周开放心理咨询服务时间,落实专人提前准备好所需有关的资料、物品,做好来访人员信息登记、个案咨询日志归档等工作。实际做到让居民体会到专业咨询的作用,让家庭感受到心理服务的温暖,让社区沉浸在社心体系营造的和谐氛围中。
建优人才队伍。整合人才,依托街道“幸福加油站”关爱志愿者心理服务项目、“心守护”关爱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等项目,动员专业咨询机构组织力量服务基层,是建设街道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街道利用各类宣传队伍,选取居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知识100余场次;组织志愿服务队伍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答疑解惑、心理咨询等服务178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问题青少年等15类重点人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45次;社区网格建立专人专档,涉及服务对象达82人次。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街道五位专家被选入了鄂尔多斯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全程参与了各类志愿心理防疫工作,三位专家在鄂尔多斯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听心理防疫热线长达两个月。
心理服务网格化。建设街道让心理服务融入网格化管理,利用网格内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闲置空间打造“养心驿站”,配备1至2名心理辅导人员。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组织面向老年人开放地读书、棋牌、健身等社区活动,促进老年人之间互动交流。
心理服务多元化。建设街道以社区综治中心为核心,整合街道资源,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社区民警、社区网格员、居民联络员组建“四员联动”队伍,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心理疏导模式化。建设街道定期开展社会心态监测分析工作,注重特殊人群信息预警和心理干预机制,对重点人群和一般来访者的心理状况和主体问题进行摸底排查,并按照红黄绿三色等级预警机制做评估和鉴定。针对“绿色”一般服务对象以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为主;针对“黄色”关注对象则采取较为简单的心理纠正、心理疏导、心理援助等;针对“红色”高危对象必须及时采取专业的心理干预或适时转介专业的医疗机构。
特殊人群心理服务关爱化。建设街道面向辖区老年人、残疾人等和困难家庭,按照“一人一策”要求开展社会帮扶和心理辅导,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解决好特殊人群的帮扶。
建设街道将心理健康工作与疫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宣传、精神卫生、敬老宣传月等重点工作相结合,依托街道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发放宣传页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全年累计发布公众号文章30余篇,转发便民微信群550余条,流动宣传40余次,发放宣传页300余个,持续关注辖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发展。
建设街道在辖区开展心理健康抽样调查,共筛查810多人。2021年,街道共引进了鄂尔多斯东胜区妇女儿童社会心理健康协会、内蒙古和之韵心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安然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等3家服务机构,其中,内蒙古和之韵心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先后于2018年被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妇联评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2019年至2020年,连续两年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授权为“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对接机构。
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医务工作者,分别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职工、在校学生等不同人群,举办心理健康科普、家庭教育科普讲座,受益人群19880多人;包括家庭教育科普受益人群10600多人、心理健康科普受益人群10880多人;全年实施儿童青少年团体心理辅导,受益人群4010多人;实施个案心理咨询业务,受益家庭5150多户。
针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开展家庭调解、个体心理辅导等,着重从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家的力量、角色转换与心态调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目前,街道多次组织了独具特色的茶道身心疗愈、幸福家庭爱的传递、自我觉察等沙龙活动,同时,街道服务机构聘请专业沙盘游戏治疗师开展近10次朋辈督导活动,反响良好,成效明显。下一步,建设街道将持续完善组织保障,坚持以组织、宣传、队伍建设、网格化管理等方面为着力点,建立完整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及时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狠抓人才教育培训,本着“以专业素质带动整体素质提升”的工作原则,积极邀请专业心理健康从业人员为辖区职工、居民讲解心理健康专业相关知识,部分带动整体,逐级扩大心理健康知识的覆盖面;强化逐级宣传,积极鼓励辖区干部职员、居民群众既做宣传的接受者,又做宣传的传播者,从而使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朝纵向延伸,切实保证心理健康知识责任到人、宣传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