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王力书记、江华市长等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依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组织一线心理教师、德育干部、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调研,并于今年4月份出台了《玉溪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率先在全省组织学生心理测评、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系统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种子师资、推动医教结合和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家庭教育讲师,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落地见效。
一、推进职能职责具体化。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实现整体推进。制定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访、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辅导室建设等政策性文件5个,9个县(市、区)出台具体工作措施23个。二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2+N”工作架构。依托玉溪职业技术学院(玉溪卫生学校)、玉溪工业财贸学校(玉溪技师学院)现有场地、设备和师资条件,成立玉溪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人才发展中心2个,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6个。
二、推进教师培养专业化。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养。采用“母项目+子项目”师资培养模式,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培训师资1500余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玉溪市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培养方案,认定第一批市级骨干班主任105名、名班主任75名,建成各级名班主任工作室23个。二是加强专业支撑,提高师资水平。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教师聘任制,专兼职教师配备率100%。全市817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均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资质能力。三是搭建成长平台,培养骨干力量。组建名师工作室8个、讲师团5个,聘任顾问、技术指导、讲师961名。
三、推进课程建设规范化。一是全面开设课程,实现全员覆盖。全市小学(含村校点)、初中、高中(含职高)、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开课率从2021年的27.02%提升至当前90%以上。二是教学科研并重,实现教学相长。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综合素养展评、专题培训、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开展典型案例征集、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四、推进干预机制实用化。一是开展心理测评,提高日常预警能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共测评254060人次,447所中小学开展了测评,测评学校比例81.3%,测评覆盖学生比例52%。对筛查中有几率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二是完善危机干预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市、县(市、区)两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聘请危机干预小组专家22人,结合实际开展干预工作。三是开展心理援助,提高咨询服务水平。联合组建“青春护航”保护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6支,成立玉溪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暨玉溪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截至8月份,中心接听热线余人次,接受心理咨询青少年200余人次。
、推进育人途径多样化。一是线上线下结合,满足实际需求。采用“订单”模式,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老师提供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素质拓展训练、视频课等,形成“助力中高考”“阳光成长”“健心杯”主题班会课及心理剧大赛等活动品牌。二是强化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8月22日,市教育体育局、市妇联联合印发《玉溪市逐步加强家庭教育通识课程推广工作的通知》,市级对1009名骨干师资进行培训,推广家庭教育通识课程18个,幼儿和小学阶段20多万家长接受辅导;对24.3万余户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对6591名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关爱帮扶;举办家校共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云课堂,累计观看人数达330万人次;开展助力中高考“护航行动”,4月27日成功举办第1期“名师领航·助力高考”玉教大课堂,为700余名教师、家长开展专题讲座,促进家长观念转变和家教水平提升。三是注重协同发力,促进医教结合。加强校地合作,与省内外有关专家达成合作帮扶意向。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畅通医教结合和转介就医“绿色通道”。四是办好专门学校,提高矫治转化能力。积极地推进红塔区专门学校建设,规范新平县红星中学(专门学校)管理。
六、五育并举促全面发展。一是落实“以德育心”促进行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用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一体化实践基地和思政课教育资源。二是落实“以智慧心”促进行动。推进“双减”、“双升”双向发力,提高课后服务的品质,开展作业规范管理和设计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中小学生睡眠、手机、作业、考试等常规管理,保障学生课间、睡眠、节假日等休息时间。畅通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等参与校内外科学教育渠道,加强“馆校合作”,打造“第二课堂”。实施玉溪市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中小学阅读教育活动,建设书香校园。三是落实“以体强心”促进行动。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支持学校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完善市、县(市、区)、 校联动竞赛体系,推行“全员体育竞赛”,全力发展青少年足球教育,保证中小学生每人每年至少参加1次校级及以上体育比赛,熟悉掌握1-2项运动技能。四是落实“以美润心”促进行动。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建立健全美育课程教学体系,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培养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持续打造聂耳青少年合唱团、教师合唱团、管弦乐团和民乐团等一批中小学高水平艺术团。学校每学年 开展1-2次艺术展演展示和竞赛活动,市、县(市、区)每 年举办“聂耳杯”中小学生合唱比赛、才艺大赛和中小学艺术教学成果展示展演活动。目前,玉溪市已组建142支师生合唱团(社),为近5000名学生常态化开展合唱指导,影响带动近16万中小学生参与合唱教育。五是落实“以劳健心”促进行动。深化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建设一批市、县(市、区)、校劳动教育基地,每年遴选5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0个典型案例,开展1-2次研学实践教育。学校设立劳动周、劳动教育月,举办劳动技能大赛、劳动教育成果展示评选活动。
我们将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格外的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充分吸收委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统筹落实好《玉溪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加强对《方案》的督查工作,协调各部门资源,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