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延续!企业员工死亡赔偿金纠纷调解个案 社工案例计划

发布时间: 2025-04-12 03:18:36 | 作者: 挽回爱情服务|

  李某的家庭情况较为复杂,家中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其中一位老人患有严重疾病,另有两个未成年孩子需要抚养。

  李某在企业工作期间,企业未能及时将其社保关系转移至该企业,导致李某在参加企业活动时突发疾病去世后,社保局无法赔付死亡赔偿金。李某家属因此要求企业赔偿150万元,以应对家庭的经济压力。企业不同意赔偿数额,双方产生纠纷。李某家属多次到企业办公场所闹事,并扬言到区政府门口表达诉求。

  最终,在当地社区居委会的调解下,历经半个月艰苦卓绝的谈判,双方达成和解,企业赔付90万元,李某家属对社区居委会表示感谢,并赠送锦旗。

  李某的突然离世给李某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首先李某作为家庭支柱,李某意外去世意味着家庭将彻底失去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李某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对每一个共同生活的亲属来说都具有深厚的情感意义,因此在闻讯李某去世后整个家庭都沉浸在悲伤中。

  此外,李某来自S省一普普通通的家庭,共同生活的亲属均缺乏法律意识,不知道该如何正确表达诉求、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急需外界力量提供帮助。因此,社会工作者对李某家庭的服务需求做出如下分析:

  1. 经济补偿需求:李某的去世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两位老人和两个未成年孩子的抚养问题。家属急需经济支持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

  2. 法律咨询需求:家属有必要了解有关规定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和社保局的责任,以便在纠纷中维护自身权益。

  3. 心理疏导需求:家属在失去亲人的同时,还面临经济压力和法律纠纷,心理压力巨大,需要心理支持和疏导。

  4. 调解需求:家属和企业之间的纠纷需要通过第三方进行调解,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为李某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协调各相关方,化解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 心理疏导: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经济压力。

  4. 纠纷调解:通过社区居委会的调解,促成家属和企业达成和解,解决纠纷。

  在本案例中,社工主要运用了系统理论和增能理论。系统理论强调从家庭、社区和社会等多层面分析问题,帮助家属链接资源、协调纠纷;增能理论则通过提供法律咨询、心理支持和调解服务,增强家属应对困境的能力,提升其自主解决问题的信心。

  社工通过多维度介入,帮助家属实现经济、心理和社会的全面支持,体现了“人在情境中”的服务理念。

  增能理论的运用贯穿于社工服务的全过程,旨在帮助李某家属从被动无助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应对困境的主体。具体分析如下:

  1. 提升法律意识与能力:社工通过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家属了解社保局和企业的责任,明确自身权益。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家属的法律知识,还赋予了他们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的能力,使其在纠纷调解中能够清晰表达诉求。

  2. 增强心理韧性:社区工作站安排心理社工为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经济压力。通过心理支持,家属逐渐恢复心理平衡,增强了应对困境的韧性,为后续的纠纷调解和经济规划奠定了基础。

  3. 促进自主决策:在调解过程中,社工并未直接代替家属做决定,而是通过提供信息和资源,帮助家属分析利弊,最终由家属自主决定接受90万元的赔偿方案。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家属自主权的尊重,增强了他们的决策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增能理论的运用,社工帮助家属从依赖外部援助的状态逐步转变为能够主动解决问题的主体,实现了从“无助”到“自助”的转变。

  (1)社工与李某家属进行初步接触,了解家庭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和心理状态。

  (1)联系法律专家,为家属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他们了解社保局和企业的责任。

  (1)社区居委会组织家属和企业进行多次调解会议,明确双方诉求和底线)社工在调解过程中提供中立意见,帮助双方达成共识。

  建立关系,迈进成功的第一步社会工作者作为个案管理员,为李某家庭和企业积极链接社区公益律师、社区民警、社区心理咨询师、社康医生,多次登门随访,了解李某家庭成员情况、李某在企业工作情况、购买社保情况、李某入职前体检情况等,得知李某去世前刚入职15天,尚在试用期内,未来得及去做入职体检以及购买社保,对于李某的突然离世企业方也感到非常震惊和措手不及,而李某的家庭因李某的突然离世整个家庭都处于悲伤情绪中,部分成员甚至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及时出现对于双方都是巨大的安慰,调解工作得以积极展开。

  多次组织调解会议,明晰双方诉求和观点在调解过程中,企业代表方和李某家庭代表分别发表各自的看法。企业方认为李某入职未满一个月,尚在试用期,企业通常是在员工试用期届满后才安排员工参加入职体检以及签署劳动合同和购买社保,李某的突然离世与其自身身体原因有关,企业方无明显过错。

  李某家庭代表认为在李某入职第一天企业就应该为李某签署劳动合同和购买社保,而且李某去世前住在企业宿舍,去世前一天曾向企业报告自己身体不舒服,申请休假一天,休假期间企业没有对李某的身体状况表达关切,有明显不合规和不合情理的做法,需要对李某的去世承担主要责任。当地社保站代表认为李某去世后企业才为李某购买社保,社保局无法赔付死亡赔偿金。

  真诚沟通,促成矛盾调解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的调解过程中,始终秉持真诚沟通的服务原则,希望双方都能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缩小矛盾差距,逐步解决纠纷,达成和解。对于企业,社区公益律师向企业代表宣传我国劳动法知识,告知企业员工入职第一天即与员工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不管企业是否与员工签署了劳动合同;建议企业今后合法合规经营,在员工入职前要求拟聘用员工提供一个月之内的体检报告以证明自己的身体状况符合岗位要求;员工入职第一天及与员工签署劳动合同并为员工购买社保(或在社保局网站上操作社保关系转移),约定试用期时间和试用期待遇、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条件等,以规避可能的经营风险。

  在本案例的调解过程中,社区工作站安排调解社工和心理社工全程陪同,为李某家属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李某的突然离世给李某的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整个家庭陷入无助、悲伤中,心理社工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对其主要家庭成员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家属理性客观面对突发事件,激发家属战胜困难的信心,点燃未来希望的火苗。

  在社区居委会的多次斡旋调解下,企业和李某家庭签署和解协议,企业赔付90万元给李某家属作为经济补偿和精神补偿,李某家庭不再到企业办公场所阻碍企业正常办公,不发表不利于企业形象的任何言论,双方各自回归正常。

  1. 经济赔偿达成:家属成功获得90万元的经济赔偿,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2. 法律权益维护:家属通过法律咨询明确了自身权益,并在调解中得到了合理赔偿。

  3. 心理状态改善:家属通过心理疏导和支持,心理压力得到缓解,逐步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

  4. 纠纷成功调解:社区居委会的调解成功解决了家属和企业之间的纠纷,避免了法律诉讼的长期困扰。

  5. 社会支持增强:家属通过社工的帮助,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增强了应对未来生活挑战的能力。

  本案通过多方面的服务介入,成功解决了家属的经济、法律和心理需求,促成了纠纷的调解。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链接了法律、心理和社会资源,为家属提供了全面的支持。社区居委会的调解作用不可忽视,其中立性和权威性在纠纷解决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在服务初期,社工应更加注重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提供心理支持,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2)在法律咨询过程中,应更加详细地解释相关法律和法规,确保家属充分理解自身权益和法律途径。

  (3)在纠纷调解中,社工应更加注重双方的情感诉求,避免单纯的经济赔偿讨论,促进双方的情感沟通和理解。

  (4)后续跟进服务应更加系统化,确保家属在获得经济赔偿后能够合理使用,并逐步回到正常状态生活。

  在本次纠纷调解过程中,社区工作站协调企业负担李某全部家属的食宿问题,并安排社工全程陪同,为家属做哀伤辅导,帮助家属理性面对现实和维护自身权益,避免过激行为发生。社工不仅帮助家属解决了当前的经济和法律问题,还为他们提供了心理支持和社会资源链接,增强了他们应对未来生活挑战的能力。同时,社工在服务过程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类似案例的处理提供了参考。

返回列表
+ 微信号:wzh473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