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生命教育、心理健康议题仍然备受关注

发布时间: 2025-05-01 01:00:35 | 作者: 婚姻咨询|

  全国政协委员刘均刚呼吁中小学开设生命教育课,让孩子们通过接触自然、感受生活理解生命的意义;陈玮代表建议把性教育作为独立课程推广,帮助青少年科学认识生命成长;张其成教授主张用AI和VR技术设计生命教育互动课,赵玉芳代表提出将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融合教学……

  当前中小学生的焦虑抑郁现象令人关注,建议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让孩子充分懂得生命、理解生命、接受生命。要克服教育内卷的现象,让孩子愉快学习,多接触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使孩子内心强大起来,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表示,心理问题导致青少年学业困难、社交障碍甚至自伤行为,成年后慢性心理疾病风险增加。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心育)课程纳入国家课程法定框架,明确“心育课”为必修课程,小学至高中阶段每学期不少于16课时(每周1课时),计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

  编写教材,分设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生命教育等模块,融入AI互动、VR情景模拟等数字技术。在语文、思政、体育等课程中增设“心育”关联内容。

  心理咨询和治疗应纳入医保范围,有效减轻患者接受治疗的负担,促进患者及时获得可靠的医疗干预;传统中医药可当作辅助治疗方法,应用到心理咨询、治疗过程中。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衢州市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陈玮:

  “性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包含了人格特征的塑造、生命教育等,但目前学校的相关教育只有融合课程,没有独立课程。融合课程往往讲不清楚什么叫性,很多老百姓也对性有狭窄的理解。把性教育作为独立课程,并在校园里进一步推广,有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帮他们更好成长。”

  一、建议学校每年开展一至两次常态化心理健康筛查,将心理健康纳入必修课,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统一标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筛查评估标准等。翟美卿表示,建议通过建设社区心理驿站、互联网心理咨询等方式提供支持补充,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多元协作机制。

  二、通过立法明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原则、财政保障和服务标准,将‘软倡导’变为‘硬责任’。建议建立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多部门协调机制,强化家、校、医、社协同,打通全链条支持。在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实现每学期全员心理筛查及动态档案管理,并与三甲医院合作开通心理危机转诊绿色通道。

  三、建议借鉴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试点经验,尽早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法》,以法治力量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副校长赵玉芳带来了关于加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一体教育的建议。“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阶段,身心都处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时期,面临复杂的身心发展协同挑战。进行身心健康一体教育,势在必行。”赵玉芳说。对此,赵玉芳提出三条具体建议:

  一是基于身心一体健康理念,扩展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加入包括身体发育、身体健康、身心相互作用在内的青少年身心一体健康教育;

  三是着重关注高风险群体,设置专项强化农村学校学生、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等群体的身心一体健康教育。

  谢文敏经过走访调研和梳理资料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存在校园心理环境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配套设备设施建设不足,家校社三者长期分离导致协同不力等问题亟待解决;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要坚持“五育并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打造“家校医社”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同时也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一、建议建立健全医教融合机制,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多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精神心理健康筛查监测数字平台,组织专家对心理教师进行培训,设立转诊绿色通道;

  二、加强基层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科建设,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和设备,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培养专业人才,高水平医疗机构要对基层医生进行培训,开展远程会诊和培训,弥补基层医疗资源短板;

  三、借鉴国外成功的医教融合机制,学习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学校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与校医合作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制定适用于高校心理康复学生的弹性学业支持政策,对于因心理疾病休学、复学的学生,在现有最长学习年限的基础上再适当延长1至2年,允许他们依据自身真实的情况灵活调整学业计划,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业。

  张睿表示大众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正在增加,但一些机构或个人打着“心理咨询”的幌子招摇撞骗,非法敛财,对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心理咨询师鉴定、评级机制,逐步规范对心理咨询行业的业务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心理咨询师长期培训机制。

  李秋表示,学生的身心健康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全社会必须予以格外的重视。要积极构建“家—校—医—社”联动机制,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学校作为主阵地,应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样化、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医院应充分的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加强校医联动。要引导家长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此外,要加强宣传,化解部分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普及心理健康核心知识。

  提案呼吁整合社区心理驿站、公益组织及医疗机构资源,构建“学校家庭医院社区”联动网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格局,让不同年龄段、不一样的需求的群体都能在其中找到符合自己的支持和帮助。

  从校园课程改革到心理健康立法,从AI技术赋能到医教融合机制,今年两会关于生命教育的提案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当孩子们能在自然中感受生命力量、在课堂里学会敬畏生命,教育才能真正回归培养“完整的人”的本质。这些实实在在的建议,正是全社会送给青少年的最珍贵成长礼——生命教育网将持续关注这些政策的落地,与您共同守护每一颗向阳而生的心灵。

  ▌来源 人民日报、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返回列表
+ 微信号:wzh47381484